close
剛剛看了阿信的新文章
他是這樣說的

「回想唸書的時候,常常一個人跑電影院,
必定要看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製片,
最好還是充滿第三世界奇異情感的。

總覺得好萊塢電影裡的情感,淺薄甜膩,
唯有這種渾身瘦骨嶙峋的奇岩般的創作,
能夠給我劇烈的撞擊。
 
但是但是,隨著年紀,
反而越來越喜歡看充滿特效的好萊塢電影了,
特效越多越喜歡。都說生活裡面的真實已經太多了,
能夠讓人幸福的去奔馳在幻想裡,真是一種功德。
 
如果說那些獨立製片是銳利的角岩,
那麼後來我喜歡的特效電影就是彩色的玻璃珠,
圓潤透亮又世故的恰到好處,
出了戲院絕對不會讓你帶回困擾的東西。」

好像很是能夠明白這文藝老青年口中的感覺
或許一路跟著他們,難免也被影響
也愛國片、也愛那些衝擊心靈的電影和書籍
時常也鄙視一下大成本製作卻看完就忘的好萊塢電影

只是
那些意味深長的電影
總是讓我們帶著一些太多的東西走出電影院
偶爾也會想,怎麼老是讓自己這樣沉悶
卻也不得不感嘆導演真實呈現我們的生活與無奈
但也像阿信說的 「生活中的現實已經太多了」
我們也是需要一些出了戲院不會讓我們帶回困擾的東西
讓我們離開這擾人的星球,感受一些幸福與超然....

但我
果然還在年輕

才會輕易的被盛夏光年感動
才在公視駐足;才在練習曲散場後
坐在椅子上,靜靜聆聽配樂....

我想我還是,在享受「衝擊」的年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sp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