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人 那山 那狗」這部片子,乍看之下像是一部在講一個老郵差的故事,
但是細細去品味他所表達的每一個片段,就可以發現,他所要表達的東西,
不只是那麼表面的,而是在表達傳統中國社會中父親與孩子的角色;父親這
樣的角色,在傳統中國社會中,代表著一種嚴肅且讓人敬畏的地位,所以孩
子與父親的關係,通常不是青春期的緊繃,就是長大之後的敬畏,似乎永遠
都隔著一段不大不小卻就是有點疙瘩的距離,身為父親的,永遠都不知道孩
子在想什麼,只是把孩子永遠都當個孩子,放心不下,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
去完成一件事情,就像是影片中的父親一樣,即使是孩子已經整理好的信件
還是要在為他重新整理一次才會安心,否則,總覺得會出錯似的;身為孩子
的,也不知道父親的心中到底是在想什麼,不停的叮嚀擔心,究竟是關心還
是不相信,嚴厲的口氣,是出自於不放心,還是對自己不滿意始終猜不透,
只能帶點敬畏的距離有點埋怨的角度去看父親;因為沒有人開口說過,所以
始終沒有人懂得彼此是在想什麼,於是只能夠去揣測彼此的想法,因為孩子
沒有走過父親走過的路子,所以不能夠懂父親所擔心所說的那些日子那些事
;因為父親沒有去了解過孩子現在所生活的社會與資訊,所以也沒辦法知道
,為什麼孩子不能照自己說的去走,因為這樣的不了解,使得彼此之間的鴻
溝越拉越大。

影片中讓人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當他們父子離開侗族村莊時,走在山路,
孩子說他始終不懂為什麼有人喜歡住在這樣偏僻的山上,小時候他問過媽媽
,媽媽告訴他說:「山裡的人住在山裡,就像腳穿在鞋子裡一樣,舒服!」
爸爸又問他,是不是喜歡那侗族姑娘,孩子笑了笑說:「是喜歡,但是我不
會想娶她回家!」「你是嫌棄她是山裡人嗎?」孩子說不是,只是因為他不
想看見那女孩像母親一樣嫁到山下就回不到山上了,只能一輩子想家!這一
段,讓我想到那些離鄉背景的外籍新娘,或許,有人會說她們是為了錢吧!
是為了要過更好的生活,所以才會嫁到這裡來,這是她們自願的沒人逼她,
但我寧願相信,還是有人是因為愛而嫁到這裡來的,一定有的吧,離鄉背景
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親人、朋友,到一個完全陌生
的地方,只知道,自己這輩子就是要跟這個人了,除了眼前這個要娶自己的
人一切都是未知數,如果是我,我想我是沒有這樣的勇氣的吧,而且在這裡
建立的家庭之後,就不太有可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了,就是一輩子生老病死了
,而家,只能在幾千里外遙想了,一輩子都在想家,會是什麼樣的感覺?我
不知道,也不敢知道、不想知道…

孩子跟父親一同走了一趟父親那段走了幾十年的郵路,才能夠真正的懂得父
親說的那些話,才了解這條郵路的故事,這些那些放不下的人和事,還有對
於這些資訊貧乏的地方的人們而言,父親這個老郵差甚至是那條帶路的狗兒
,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對那位眼盲的婆婆而言更是,因為有等待
的希望會不斷的出現,所以,才能夠繼續的呼吸和活下去,你說那婆婆真的
什麼都不知道嗎?我一點都不這麼認為,只是,寧願當做這一切都是真的吧
,至少,還有一絲希望存在,人生,總是需要一些的是善意謊言,才能夠有
夠多的勇氣去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啊,如果一切都太過的真實,反而會不知
道要怎麼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才好了!

到了影片的後面,他們要涉過冷溪時,孩子跟父親說:「你辛苦了一輩子,
也應該要享享福了!」當孩子背起父親的時候,父親的腦海中浮現過往的景
象,孩子還小的時候,還在肩上的時候,現在,卻已經是這樣可以背起他的
強壯肩膀了,已經可以擔起責任了,忍不住潸然淚下,總是這樣的,對比的
世界,孩子的成長,卻相對的是父母衰老的過程,後來,狗兒為他撿來柴火
讓他取暖,隱隱也在表現出對他的認同,從一開始的不願意為他帶路,到為
他撿柴,也象徵著那孩子在心理對父親的漸漸接納與體諒,因為這一段郵路
下來,終於可以知道為什麼,始終覺得父親牽掛著這郵路上的人事物比家裡
多,但是當他們一起走了這一段,他可以體會,所以可以體諒,當他叫出那
一聲爸,不只是那父親感動,連帶的也感動了所有的人,這代表著他們之間
的嫌隙,都已漸漸瓦解,當孩子要獨自再次出發時,可以看見父親不再是擔
憂,而是全然的相信,雖然狗兒還是會猶豫,但是卻願意為他帶路,象徵著
彼此的接納與相信,而當孩子獨自往那條郵路走去的時候,也是代表著,一
種傳承。

中國社會的親子關係,一直都是有點嚴肅而緊繃,不像外國人那樣的輕易說
愛,認為愛要讓對方知道,一切都是比較內斂而不說的,只是,有的事情不
說,永遠都沒有人知道,所以,溝通,是唯一的方法,如果說,原子彈是這
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我想,沉默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可怕的攻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sp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